“活动”的定义是多样的,需要根据需要驱动的目标来决定。
举个例子,如果是工具类APP,我们可能会关注这个工具的持续访问,就像微信的DAU已经破10.1亿一样。另外,可能是某个工具的使用。比如新版微信就有动态视频的功能。可能现阶段我最关心的是我的10亿用户中有多少人会使用动态视频这个功能,会不会提高用户的粘性。
如果是课程类的APP,像我们的网易云课堂,要评估的核心就是不断来上课的用户,而这些正在上课的用户就是和我们接触比较强的用户。如果是电商APP,用户付费的动作是我们最关注的,所以付费用户数会成为考核的主动标准。
3. 指标拆解
另一方面,如果把重点放在持续活跃的用户数量上,连续两个月付费的用户就会成为我们的核心关注点。指标定义完成后,如何带动增长?
通过分解找到关键战略:
水平拆卸
当我们确定活跃用户规模时,我们关注的是用户是否达到了一个增长的标准。当活跃用户规模下降时,我们需要做横向拆解。
在我们的整体活跃用户结构中,无论是近期持续活跃用户的不活跃导致了增长的下滑,还是之前流失用户的不召回导致了下滑,或者也有可能是新用户的引入导致了整体规模的下滑。
通过拆卸这个维度,我们可以定位出了问题的具体环节,只有定位出这个问题,才有匹配的解决方案。
如果发现持续活跃的用户是不活跃的,那就是产品留存有问题。这时候我们可能就需要和从事产品或者运营的同学进行交流了。最近产品设计或者体验有问题吗?如果新用户规模不足,那么这个时候可能就需要和市场生沟通了。运营和拉新用户的策略有变化吗?